濟南作為山東省會,正依托深厚的醫藥產業基礎(擁有齊魯制藥、宏濟堂等龍頭企業)和豐富的醫療資源(如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積極打造“康養濟南”城市名片。在政策驅動(《山東省醫養健康產業發展規劃》)和市場需求激增的雙重利好下,大健康產業迅速崛起。然而,行業的整體品牌建設仍處于初級階段,面對廣闊前景,如何實現品牌化升級成為關鍵議題。
一、濟南大健康的品牌現狀:潛力初顯,差距猶存
1.
區域品牌基礎初具規模:
–
產業聚合成型: 濟南已形成涵蓋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健康服務、智慧醫療等細分領域的產業體系。高新區生命科學城、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等載體為品牌集群提供空間支撐。
–
龍頭企業引領初顯: 齊魯制藥(全球影響力的原料藥與制劑品牌)、銀豐生物(細胞與基因工程)、宏濟堂(百年中華老字號中醫藥品牌)等標桿企業在全國乃至國際市場擁有辨識度。
–
“康養濟南”城市品牌發力: 政府明確將醫養健康作為主導產業,結合“天下泉城”的生態與文化底蘊,打造差異化城市健康品牌概念。
2.
品牌化進程中的顯著挑戰:
–
品牌意識與投入普遍不足: 大量中小企業和新興科技企業(如基因檢測、AI醫療)專注于技術與產品,品牌戰略缺失或模糊,營銷投入有限。
–
產業鏈條分散,協同效應弱: 各環節(醫藥、器械、服務、平臺)品牌割裂,尚未形成“濟南大健康”整體品牌合力與產業生態故事。
–
品牌國際化程度低: 除少數龍頭企業(如齊魯制劑在國外注冊),多數品牌國際影響力薄弱,難以參與全球高端競爭。
–
品牌專業人才匱乏: 兼具健康產業專業知識與品牌營銷、數字化傳播能力的高端復合型人才稀缺,制約品牌創新。
–
品牌承諾與消費者信任度需提升: 尤其在健康服務與管理領域,服務的標準化、透明度和用戶體驗有待強化,以建立持久信任。
二、品牌化突破的核心路徑
1.
強化頂層設計,樹立“品牌優先”戰略:
–
政府引導支持: 制定《濟南市大健康產業品牌建設行動計劃》,設立專項品牌扶持基金,為中小企業提供品牌診斷、策略指導與資金支持。將品牌價值納入企業評價體系。
–
打造區域公用品牌:“濟南大健康”標識計劃: 設立嚴格準入與管理標準,凝聚醫藥、器械、服務、平臺等核心企業,共建共享統一的地方品牌背書體系。
2.
深化產業融合,構建“品牌生態圈”:
–
推動跨界協同: 鼓勵龍頭企業牽頭,聯合高校院所、醫療機構、信息技術、金融資本等共建大健康產業聯盟,促進技術、渠道、數據共享,聯合打造“解決方案型”品牌(如“濟南智慧健康養老方案”)。
–
著力發展“明星賽道”: 重點培育中醫藥傳承創新(宏濟堂等特色品牌)、生物醫藥研發制造(齊魯生物醫藥谷聯動品牌)、高端醫療器械(聚焦影像設備、體外診斷等)、高端康養服務(依托南部山區的生態康養小鎮集群)。
3.
加速科技賦能與數字化轉型:
–
“智慧品牌”構建: 推動企業利用大數據、AI進行精準用戶洞察、個性化健康管理和智能營銷。支持建設如“扁鵲健康云”等區域性健康數據平臺,提升用戶體驗與依從性,塑造智能化品牌形象。
–
內容營銷驅動信任: 鼓勵專業權威的健康科普內容創作(聯合齊魯醫院等機構),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傳播,強化專業、可靠、陪伴感的品牌形象。
4.
推動國際化品牌進程:
–
打造國際認證高地: 為企業對接歐美等高端市場的認證要求(FDA、CE等)提供便利和支持。組織“濟南健康品牌全球行”系列活動,利用“一帶一路”等契機拓展國際市場。
–
國際資源嫁接: 鼓勵與國際頂尖藥企、研發機構、醫療機構建立深度合作,通過聯合研發、共建實驗室、品牌授權等方式提升國際聲譽。
5.
破解人才瓶頸,完善支撐體系:
–
“產學研聯動”人才培養: 聯合山東大學、齊魯工業等高校設立“健康產業品牌管理”相關專業及短訓項目,定向輸送人才。高薪引進國際化的品牌運營高管和專家。
–
構建品牌服務體系: 引入并培育專業化的品牌咨詢、公關傳播、數字化營銷服務機構,為產業提供高效配套服務。
三、結語:以品牌升級引領產業騰飛
品牌化并非單純廣告推廣,而是濟南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戰略支點。濟南需以“資源共享、產業協同、科技賦能、人才驅動”為突破方向,以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機制為基本原則,從“生產導向”向“價值導向”“用戶導向”加速轉變。唯有塑造一批享譽國內外、承載科技實力與文化價值的濟南健康品牌,構建清晰有力、特色鮮明的“康養濟南”整體形象,才能在新一輪健康產業競爭中搶占價值高地,真正實現千億級產業的規模化、高端化與可持續發展,為人民提供更高品質的健康福祉。
未來展望: 當濟南的企業攜“科技硬實力”與“品牌軟實力”并重,當“扁鵲故里、康養名城”的意象真正深入人心,濟南有望成為中國北方乃至全球健康產業版圖中一個不可忽視的戰略高地與品牌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