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飲行業同質化嚴重的今天,顧客對餐廳的選擇早已不止于“好吃”,更追求“好看”“好拍”“有感覺”。好的餐飲設計,是讓顧客從推開門的瞬間就被吸引,用餐時沉浸其中,離開后還能主動分享——這正是我們的專業所在。
一、為什么餐飲品牌需要專業空間設計?
餐飲空間不只是“擺桌子的地方”,它是品牌的立體名片,是顧客體驗的第一觸點,更是復購率的隱形推手:
顏值即流量:在“拍照打卡”成為用餐標配的時代,一個有設計感的場景能讓餐廳自帶傳播力;
體驗定忠誠:舒適的動線、契合品牌的氛圍,能提升顧客用餐滿意度,讓“頭回客”變“回頭客”;
品牌有溫度:空間是品牌文化的“具象表達”,能把“好吃”升級為“有故事的體驗”。
但很多餐飲老板面臨痛點:自己不懂設計,找的團隊要么“只重顏值不落地”,要么“模板化復制毫無特色”。我們需要的是懂餐飲邏輯、懂品牌調性、懂顧客心理的專業設計——這正是我們的優勢。
二、我們的餐飲設計方法論:從品牌基因到空間靈魂的深度定制
▍1. 前期深度溝通:挖掘品牌的“獨一無二”
我們拒絕“拿來主義”。每個項目啟動前,團隊都會花大量時間與老板、廚師、常客交流:
分析品牌定位(是高端宴請、大眾快餐,還是網紅打卡店?);
挖掘文化根基(比如做川菜,是突出“巴蜀煙火氣”,還是融合“新派國潮”?);
研究目標客群(年輕人要“酷炫互動感”,家庭客要“溫馨舒適感”,商務客要“低調尊貴感”)。
曾為一家魯菜館設計時,我們發現老板堅持“用濟南泉水煮老湯”的傳統,于是將“泉水”定為設計核心——墻面用藍色馬賽克拼出泉水波紋,吊燈做成“小水滴”造型,連菜單都印上“每一口都是明湖水的味道”,讓顧客從進門的瞬間就感受到品牌的“泉城魂”。
▍2. 空間整體規劃:讓功能與美學完美平衡
好的餐飲空間,既要“好看”更要“好用”:
動線設計:根據翻臺率需求優化顧客動線(快餐要短而快,正餐要留足私密空間),讓服務員上菜更高效;
場景分區:通過卡座、包間、吧臺等不同區域的組合,滿足單人用餐、家庭聚會、商務宴請等多樣需求;
細節打磨:桌椅高度是否符合人體工學?燈光亮度是否能襯托菜品色澤?綠植選擇是否與整體風格協調?這些都會影響顧客的用餐體驗。
▍3. 視覺風格落地:把品牌故事“裝”進空間里
我們擅長將抽象的品牌理念轉化為具體的視覺語言:
傳統中式餐廳:用榫卯結構的木質屏風、青花瓷擺件、水墨畫墻飾,還原“老字號”的厚重感;
現代輕餐飲:以金屬線條、幾何造型、低飽和度色彩搭配,打造“網紅打卡”的時尚感;
主題餐廳:把地域文化(如濟南的泉水、西安的唐風、云南的扎染)或IP形象(如動漫、電影)融入設計,讓顧客“沉浸式用餐”。
三、我們的優勢:懂餐飲,更懂設計的“實戰派”
100+餐飲品牌實戰經驗:服務過從街邊小吃到米其林候選餐廳的全類型客戶,熟悉快餐、正餐、烘焙、茶飲等各業態需求;
“設計+落地”全程護航:從方案設計到施工監理,團隊全程跟進,確保效果圖與實景90%以上還原,避免“紙上漂亮,落地翻車”;
高性價比服務:相比一線城市設計公司,我們提供同等品質方案,價格更親民,溝通更高效(濟南本地團隊,48小時極速響應)。
四、我們的作品:每一家都是“會說話的空間”
某濟南老字號把子肉店:保留傳統紅磚墻與木質桌椅,加入復古吊扇與“肉票”元素,讓老顧客倍感親切,年輕人也愛來打卡;
某新派川菜館:用竹編隔斷分隔空間,墻面懸掛重慶老地圖與辣椒藝術畫,燈光聚焦菜品呈現“鍋氣”,翻臺率提升40%;
某親子烘焙店:以“童話小鎮”為主題,設置迷你廚房體驗區與彩色座椅,家長帶娃用餐時長平均增加1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