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牌需要競爭導向
人性喜歡新的東西,這讓新品類和新品牌容易受到更多的關注。人性缺乏安全感,所以更信賴熟悉的東西,這讓沒有新意的東西被忽略。
領導者通常有機會抄襲新品牌的產品,因為他們錢多、人多、朋友多。
三頓半如果在雀巢咖啡、瑞幸咖啡、星巴克的品類里競爭,就會輕易地被領導者封殺。就像在大型機和IBM競爭的阿姆達爾一樣。
每個進入市場的品牌,都像挑戰巨人歌利亞的大衛一樣。不能在巨人的優勢(身高、力量)上展開競爭,而是從巨人的弱勢(反應慢、轉身慢)和自己的優勢(快速、零活)處發起進攻:用投石彈弓擊打他的腦袋。
有一種商界的心靈雞湯:只要用心做好產品,真心對用戶好,就能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像vivo、oppo的投資人段永平總愛說營銷不重要,產品最重要,雷軍也愛塑造自己產品主義者的形象。
這種商業雞湯本質上是一種營銷方式,為了體現自己的產品優質。但是很多人把雞湯當補藥喝,真的信了雷軍們的說辭。
產品當然很重要,強調競爭也不是忽略消費者。但是沉迷自己的產品主義,甚至假裝市場上沒有競爭對手的存在,這就是一種智力上的缺乏。
雷軍們總愛拿產品說事兒,本質上是為了制造話題,引發傳播,塑造自己
品牌的高價值。
段永平不會傻到說oppo、vivo是通過渠道下沉避開了華為、三星、iPhone的圍剿,雷軍也不會說小米是通過線上銷售節省了成本,才能保持低價。
我們看到的聽到的,大概率都是他們想讓我們知道的。真正成為他們戰勝他們,還要看看他們怎么做的,以及想想為什么他們想讓我們知道這些。
新品牌要有獨特外型(新品項)
獨特產品外型的標準之一是蓋住標志也能辨認出來,巴博睿的格子造型、阿迪達斯的三道杠、可口可樂的弧線瓶造型,都有這種效果。
新品牌要認知賦能(新場景)
新品牌要找到自己的原點人群,然后在她們熟悉的渠道出現。
因為現有的渠道、大多數的人都已經被領導品牌占據了,只有在市場邊緣才有機會。
不要以為自己可以服務所有人,保持自己產品的明確服務邊界,并且清晰的傳遞給第一剛需人群,這才是品牌在新品類戰爭中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所有以為自己可以的最后都挺在了自己意淫出來的高地上,能力上不去,野心下不來,這是
品牌戰略最大的愚蠢。
新品牌都是從邊緣地帶出現的,因為中心地帶已經被強勢品牌占據了。新品牌的誕生特別像新民族的出現:從邊緣地帶入侵中心,然后成為新的中心,過段時間之后又有新的族群從邊緣地帶出現,再次占據主導地位。
邊緣崛起,成為中心,可能是某種世界精神的體現。陽明心學、叔本華的世界意志哲學、奧派經濟學等學說都曾被忽視、嘲笑甚至被當作異端邪說,但是都從邊緣崛起成為新的中心。
做好自身核心服務品相,明確服務邊界,精準原點人群,聚焦營銷聲音,占領輸出渠道。自古以來,所有的商業都是一種底層邏輯。打破信息傳遞的阻隔,提高信息傳遞效率?,F在的時代,
品牌就是傳遞效率革命。